0人評分過此書

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(1930s-1950s)

出版日期
2017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620438455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1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中興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「將來我們這批人不在時,你要問也問不了。這些歷史是不可以沒有的,不可以沒有的。」

這是著名女高音費明儀臨終前的寄語。

本書正是費女士等十位香港音樂界和政界名人,通過口述訪談,娓娓道出他們在二戰前後鮮為人知與音樂結緣的經過。從Uncle Ray郭利民、林樂培、沈鑒治、費明儀、盧景文、何承天、東尼·卡比奧、蕭炯柱、黎小田、羅乃新的珍貴憶述,勾畫出香港音樂的前世與今生。

那是沒有大會堂的日子。他們音樂人生的起步,從1930到1950年代,見證香港從經濟大蕭條,到日佔後重建,慢步走出南隅、邁向國際。

十個口述個案,帶出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:一個人的音樂成就,是先天還是後天所決定?學習音樂是手段還是目的?成功是否贏在起跑線?音樂與功課是互補還是相剋?

再又:所謂中西音樂文化匯集於香江的具體表現是甚麼?政府與民間的音樂有何互動?音樂和音樂人在戰爭大時代有怎樣的經歷?業餘時期的香港音樂文化是怎樣的?香港是個文化沙漠嗎?

感謝本書的十位音樂前輩,以及各專題文章專家,給費女士的遺願一個亮麗的答卷:

這些不可沒有的歷史就在此書。
  • 出版地 香港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